本文通过生产者消费者模型主要讲述了什么是虚假唤醒,以及处理处理虚假唤醒。另外还使用了Condition 来控制线程间的通信,Condition接口描述了可能会与锁有关联的条件变量,这些变量在用法上与使用Object.wait 访问的隐式监视器类似,但提供了更强大的功能。需要特别指出的是,单个Lock 可能与多个Condition 对象关联。为了避免兼容性问题,Condition 方法的名称与对应的Object 版本中的不同。 在Condition 对象中,与wait、notify 和notifyAll 方法对应的分别是await、signal 和signalAll。 Condition允许发生虚假唤醒,这通常作为对基础平台语义的让步。不过Condition还是应该总是在一个循环中被等待,避免虚假唤醒的发生。
本文主要讲述了使用线程池的好处,Executors创建的五种线程池特点,简单介绍了Fork/Join框架。围绕Executor框架展开,阐述了线程池的工作流程,探讨了ThreadPoolExecutor的全部构造参数和意义,以及阿里巴巴不推荐使用Executors创建线程池的原因,另外,介绍了我们应该怎么样合理的创建线程池,对于CPU密集型和IO密集型以及混合型的创建方式。探讨了新任务提交后的执行流程,另外简单画了一下线程池生命周期图。
Java中的线程池是运用场景最多的并发框架,几乎所有需要异步或者并发执行任务的程序都可以使用线程池。开发 中使用线程池的三个优点如下: 1、降低资源消耗:通过重复利用已创建的线程降低线程创建和销毁带来的消耗。 2、提高响应速度:当任务到达时,任务可以不需要等待线程创建就能立即执行。 3、提高线程的可管理性:使用线程池可以统一进行线程分配、调度和监控。
我们在使用锁时,线程获取锁是一种悲观锁策略,即假设每一次执行临界区代码都会产生冲突, 所以当前线程获取到锁的时候同时也会阻塞其他线程获取该锁。而CAS操作(又称为无锁操作)是一种乐观锁策略,它假设所有线程访问共享资源的时候不会出现冲突,既然不会出现冲突自然而然就不会阻塞其他线程的操作。因此,线程就不会出现阻塞停顿的状态。那么,如果出现冲突了怎么办?无锁操作是使用CAS(compare and swap)又叫做比较交换来鉴别线程是否出现冲突,出现冲突就重试当前操作直到没有冲突为止。
synchronized和ReentrantLock的区别
先说说synchronized和ReentrantLock的区别吧,AQS的分析得等两天了:
1、ReentrantLock (再入锁),位于java.util.concurrent.locks包 2、和CountDownLatch、Future Task、Semaphore一样基于AQS实现 3、能够实现比synchronized更细粒度的控制,如控制公平与非公平 4、调用lock()之后,必须调用unlock()释放锁 5、性能未必比synchronized高,并且也是可重入的 6、synchronized是关键字,ReentrantLock是类 7、ReentrantLock可以对获取锁的等待时间进行设置,避免死锁的发生 8、ReentrantLock可以获取各种锁的信息 9、ReentrantLock可以灵活地实现多路通知 10、机制:sync操作Mark Word,lock调用Unsafe类的park()方法
本文主要讲述了synchronized的实现原理,还有synchronized的优化。其中主要包括了自适应自旋,锁消除、锁粗化、以及偏向锁和轻量级锁。另外阐述了锁的内存语义和对三种锁的总结。其实工程学科就是不断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得以发展,synchronized从早期的一上来就直接使用Mutex逐步优化到现在的程度,mutex互斥量是最重要的同步原语,但是我们去使用mutex的时候却会出现诸多问题(比如销毁了已加锁的互斥量、死锁问题)Monitor机制是编程语言在语法上提供的语法糖,假设我们用的是C语言,那么很明显无法使用Monitor机制。